芦荡火种永不灭 革命故事代代传

时间:2021-11-19浏览:1653

——三支部探访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

20211117日上午,苏州大学图书馆三支部来到位于相城区阳澄湖镇的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重温80多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陈列馆分“前言”“铁蹄躏水乡”“芦塘播火种”“阳澄烽火燃”“保卫根据地”“深切的怀念”六部分,共展出历史照片116幅、资料42件、图表7幅、实物68件,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期间阳澄湖地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汪伪汉奸及以胡肇汉为代表的反动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程。

19395月,由新四军第六团组成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挺进苏州农村水乡地带,在阳澄湖畔的芦荡之间奏响了这片革命热土的战斗序曲。战士们利用阳澄湖地区“水村接芦荡,芦荡掩水村”的特殊地形与敌人巧妙周旋、英勇斗争,短短一年间开展大小战斗47次,控制了周边的94个大小市镇和人口200余万的广大农村,基本形成了以苏常太为中心、东至昆嘉青、西至澄锡虞的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新“江抗”队伍也从36人发展至4个连的规模,此后又不断壮大,变成了5000多人一个军。“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十六个伤病员,背负着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着的鱼米之乡,埋着头,流着血呀流着汗……”《你是游击兵团》唱出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的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在当时是中共苏州县(工)委交通联络站暨“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 再之前,则是当地村民沈菊英、陆义母子的私宅。馆内,我们有幸听到了陆义之子陆智钤的介绍,“‘江抗’部队进驻时,祖母腾出自家房子让受伤的战士们休整,后来,我家就成了抗日斗争的地下交通联络站,祖母、父亲、母亲都成了中共地下交通员。19407月,祖母在送情报的路上被汉奸胡肇汉抓获,惨遭杀害。第二年4月,父亲也在执行任务时被俘,倒在了胡肇汉的枪下,年仅20岁。”说起往事,老人眼泛泪光。透过老人的切身经历,我们得以更真切地感悟那段峥嵘历史、那些英雄人物和那些革命事迹。

承载着峥嵘历史的橱窗和展柜,许是悠长岁月,为之覆盖了薄薄一层尘埃。三支部成员在参观之际,用清水和抹布,细心擦拭牌匾、橱窗和展柜的灰尘,身体力行,向历史致敬,向英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