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讲坛 | 东吴大师讲坛第五期:李永舫院士学术报告《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次数:684

《苏大讲坛》最新发布

东吴大师讲坛第五期:李永舫院士学术报告

《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嘉宾简介:

李永舫,19488月生,河南睢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7级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现生物工程专业),1979年提前考取该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1986-1988在中科院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特聘教授、《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北京市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中国化学会监事。


李永舫院士长期从事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已发表研究论文700 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3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4万余次,h-因子103。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若干项,被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李永舫院士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提出了通过共轭侧链来拓宽聚合物的吸收光和提高聚合物空穴迁移率的分子设计思想,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带共轭侧链的聚噻吩衍生物以及带噻吩共轭侧链的基于苯并二噻吩(BDT)结构单元的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显著提高了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光伏效率。(2) 为了提高P3HT给体聚合物的光伏性能,设计合成了具有较高LUMO能级的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包括茚双加成C60衍生物ICBA以及茚双加成C70衍生物IC70BA,使用这些受体将给予P3HT的聚合物太阳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从使用PCBM受体的4%左右提高到6.5~7.2%,效率提高了60%以上。 (3)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噻吩取代BDTBDTT)给体单元和氟取代苯并三氮唑(FBTA)受体单元的中间带隙D-A共聚物给体光伏材料,与窄带隙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 ITIS等共混制备的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1%,最高达到11.77%,为文献报道聚合物太阳电池最高效率之一。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倡导明德至善的东吴大师讲坛,定期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与师生零距离交流。大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修身、问学、澄清。

  

学术报告网址:《天道酬勤——我的人生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号 邮编:2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