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声奏响文人遗风 ——记“天籁之音,古琴之美”古琴文化讲座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2-06-16浏览次数:1833

古琴之声奏响文人遗风

——记“天籁之音,古琴之美”古琴文化讲座活动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拨弦乐器,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中华琴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艺”(从属于“六艺”)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琴棋书画”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为首的“琴”既是娱乐身心的工具,同时还有其内在的文化意蕴。苏州大学2022年读书节活动期间,图书馆于612日举办了“天籁之音,古琴之美”——古琴文化专题讲座和赏析活动,特邀石湖琴社社长、苏州古琴研究会会长吕继东老师做专题讲座,重现深埋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古琴历史盛景,引领大学生们走进中华审美文化之门。

吕继东老师从古琴的源起、辉煌、没落再到如今的重视与再发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其间曲折,尽数展现。在介绍古琴时,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拨琴演示,通过感官感受加深学子们对古琴构造和音色的理解。

古琴声悠扬,常与文人之风骨相和。中国古代有“士必操琴,琴必依士”“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讲究。魏晋数风流,在这一极富于智慧和精神的时代,众多的人物、故事等赋予文人雅士们以灵感,创作了许多与这一时期相关的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琴曲。吕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两位魏晋名士的故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阮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嵇康。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竹林七贤弹琴长啸,寄托自己对社会的指控和满腔爱国之情。嵇康行刑场上的最后一曲《广陵散》,为生命画上句号。阮籍穷途而哭,一首《酒狂》道尽心中孤索。“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文人的心境通过古琴抒发表达,达到了琴人合一的境界。

讲座结束后,吕继东老师演奏了两首古琴曲《酒狂》和《梅花三弄》。《酒狂》潇洒恣意,大开大合,却流露出心无归依的深远的孤寂感。《梅花三弄》平静淡然,像一缕清风,所过之处干净清澈,展现梅花凌寒次第开放,高洁不屈的品格。古琴曲奏响,仿佛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带领听众来到千年前一个醉酒的傍晚,一个梅花盛开的冬日。


本次读书节非遗进校园活动首次邀请吕继东老师在云上与苏大学子分享中国古琴艺术之美,带领大学生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反响热烈,也期待更多的与非遗老师现场互动的机会。

(图书馆,2022612日)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号 邮编:215006